雄黄
“中药传说(..)”
!
雄黄
药材来源
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,主含二硫化二砷(As
2
S
2
)。
采挖后,除去杂质。
主产于湖南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以色红、块大、质松脆、有光泽者为佳。
别名异名
二硫化二砷,石黄,鸡冠石,黄金石等。
传说故事
传说屈原投江之后,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,纷纷把粽子、咸蛋抛入江中。
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,说是可以药晕鱼龙,保护屈原。
一会儿,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。
于是,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,抽其筋,剥其皮,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,再用雄黄酒抹七窍,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。
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。
至今,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。
我国民间有“早端午,晚中秋”
之说,古人以为晨属龙,晨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,故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,希望有个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好年景。
端午时节及节后,气候炎热,蝇虫飞动,毒气上升,疫病萌发。
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,而病从口入,多为邪杂之气,经口鼻吸入。
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,发现饮雄黄酒、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,自有它的医理。
要说香包先说雄黄和雄黄酒。
雄黄许多地方都盛产,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雄黄酿成雄黄酒,《清嘉录》记载:“研雄黄末,屑蒲根,和酒饮之,谓之雄黄酒。”
即在酒里加上雄黄。
雄黄,橘红色,可入药解病毒。
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。
旧时建宁几乎家家酿雄黄酒,但多为男人饮,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,小孩不能喝,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、耳鼻、手心、足心涂抹一番。
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、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。
【功能主治】
解毒杀虫,燥湿祛痰,截疟。
用于痈肿疔疮,蛇虫咬伤,虫积腹痛,惊痫,疟疾。
【本草考证】
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