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茱萸
“中药传说(..)”
!
山茱萸
药材来源
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。
主产于浙江、河南等地。
以肉厚、柔软、色紫红者为佳。
别名异名
蜀枣(《神农本草经》),鼠矢、鸡足(《吴普本草》),山萸肉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,实枣儿(《救荒本草》),肉枣(《本草纲目》),枣皮(《会约医镜》),萸肉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,药枣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山芋肉,山于肉,杭芋肉,杭萸肉,山萸,山茱萸肉,蜀酸枣,鼠矢,鸡足,实枣儿,肉枣,药枣,寇思,思益,萸肉,净萸肉,于内,枣皮,芋肉。
传说故事
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纷争,战乱频繁,当时太行山一带地区属赵国,山上村民大都靠采药为生,但必须把采来的名贵中药向赵王进贡。
有一天,一位村民来给赵王进贡药品“山茱萸”
,在当时叫“山萸”
,谁知赵王见了大怒说:“小小山民敢将此俗物当贡品,岂小看了本王,退回!”
这时,一位姓朱的御医急忙走了过去对赵王说:“山萸是种良药,这位村民听说大王有腰痛痼疾,才特意送来。”
赵王却说:“寡人用不着什么山萸。”
进贡的村民听后只好退出。
朱御医见状忙追赶出来说:“请把山萸交给我吧!
赵王也许终会用上它的。”
村民将山萸送给了朱御医。
三年后,山萸在朱御医家中长的十分茂盛,他采收、晾干,并保存起来,以备使用。
有一天,赵王旧病复发,腰痛难忍,坐卧不起。
朱御医见状,忙用山萸煎汤给赵王治疗,赵王服后,症状大减,三日后逐渐痊愈。
赵王问朱御医:“你给我服用的是什么药?”
朱御医回答:“此药就是当年村民进贡的山萸。”
赵王听后大喜,下令大种山萸。
有一年,赵王的王妃得了崩漏症,赵王传旨,命朱御医配药救治。
朱御医当即以山萸为主配制方药,治愈了王妃的病。
赵王为表彰朱御医的功绩,就将山萸更名为“山朱萸”
后来人们为了表示这是一种草,又将“山朱萸”
写成现在的“山茱萸”
。
【功能主治】
补益肝肾,涩精固脱。
用于眩晕耳鸣,腰膝酸痛,阳痿遗精,遗尿,尿频,崩漏带下,大汗虚脱,内热消渴。
【本草考证】
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