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中药传说txt > 茵陈

茵陈

目录

“中药传说(..)”

茵陈

药材来源

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
春季采收的习称“绵茵陈”

,秋季采割的称“茵陈蒿”

滨蒿主产于东北地区及河北等地;茵陈蒿主产于陕西、山西等地。

以质嫩、绵软、色灰白、香气浓者为佳。

别名异名

因尘,马先,茵陈,因陈蒿,绵茵陈,绒蒿,细叶青蒿,安吕草。

传说故事

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,苦无良药,无法治愈。

过了一段时间,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,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?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。

华佗一看是青蒿,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,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,但试了几次,均无效果。

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,他说三月里的。

华佗醒悟到,春三月阳气上升,百草发芽,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。

第二年春天,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,给黄痨病人们服用,果然吃一个好一个,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。

为摸清青蒿的药性,第三年,华佗又把根、茎、叶进行分类试验。

临床实践证明,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,并取名“茵陈”

这就是“华佗三试青蒿草”

的传说。

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:“三月茵陈四月蒿,传于后人切记牢。

三月茵陈治黄痨,四月青蒿当柴烧。”

由于我国幅员辽阔,南北气温差异较大,茵陈在不同的地区成熟性不一样,所以,也有谚语讲“三月茵陈四月蒿,五月六月当柴烧”

,五六月以后的茵陈就不能入药了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清湿热,退黄疸。

用于黄疸尿少,湿疮瘙痒;传染性黄疸型肝炎。

【本草考证】

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