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连
“中药传说(..)”
!
黄连
药材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黄连、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。
以上三种分别习称“味连”
、“雅连”
、“云连”
。
味连主产于四川石柱县;雅连主产于四川洪雅、雅安;云连主产于云南德钦。
以身干、粗壮、无须根、形如蚕者为佳。
别名异名
川连,姜连,川黄连,姜黄连,姜川连,姜制黄连,萸连,萸黄连,炒黄连,吴萸黄连,酒连,酒黄连,酒饮连,猪胆汁炒黄连,盐炒黄连,黄连炭,姜汁炒川连,尾连等。
传说故事
相传很早以前,在四川石柱县凤凰山上住着一位姓陶的医生,雇请了一位名叫黄连的帮工为他种花栽药。
这位帮工心地善良、勤劳憨厚。
有一年春天,陶医生的独生女儿陶雯姑娘外出踏青,看见郊外山上长着一种开绿色小花的野草,十分好看,便拔了几棵带回家种在园子里。
那帮工每天给园里种植的各种中草药上肥浇水,也没有忘记给那野花浇上一份。
天长日久,这野草越发长得茂盛,葱绿滴翠,逗人喜爱。
次年夏天,陶医生外出给人治病,十多天都没回家。
其间,陶姑娘患病卧在床上,一天天消瘦下去。
陶医生的几位同行好友煞费苦心想尽一切办法,也没治好陶姑娘的病。
那帮工心想,陶姑娘在园子里种植的这种开绿色小花的野草,怎么不可以用它试一试?于是,他在园里拔下这种草熬水,让陶姑娘喝下。
说来也怪,陶姑娘喝下这种草熬的水后不久,病竟然好了。
她对帮工说:“这是一味好药,就是味太苦了点。”
那帮工听后黯然道:“也许和我的命一样苦吧!”
不久,那个叫黄连的帮工因病死在了陶家。
为了纪念这个帮工,陶医生便把这种具有清热解毒、味极苦的中药材,取名为黄连。
【功能主治】
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用于湿热痞满,呕吐,泻痢,黄疸,高热神昏,心火亢盛,心烦不寐,心悸不宁,血热吐衄,目赤,牙痛,消渴,痈肿疔疮;外用治湿疹,湿疮,耳道流脓。
酒黄连:善清上焦火热。
用于目赤,口疮。
姜黄连:清胃和胃止呕。
用于寒热互结,湿热中阻,痞满呕吐。
萸黄连:疏肝和胃止呕。
用于肝胃不和,呕吐吐酸。
【本草考证】
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