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唐诗三百首(..)”!
筹笔驿
罗隐
抛掷南阳为主忧,
北征东讨尽良筹。
时来天地皆同力,
运去英雄不自由。
千里山河轻孺子,
两朝冠剑恨谯周。
唯余岩下多情水,
犹解年年傍驿流。
◎抛掷南阳:诸葛亮离开隐居之地南阳隆中,成为刘备军师。
◎北征东讨:北征指讨伐曹操,东讨指讨伐孙权。
◎孺子:指蜀后主刘禅。
◎谯周:蜀汉大臣,诸葛亮死后力劝刘禅降魏。
唐代诗人谈到诸葛亮,总是对他抱以十二万分的崇敬,在他们看来,诸葛亮不论政治、军事才能,还是忠诚、智略,都是迥出常人之上。他以隆中之对,帮助刘备开辟天下三分之业;又以丞相之尊,辅助刘禅在蜀中称王四十余年,其间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,不顾国力的弱势,坚持不断地北伐,而且还取得了相当的成功,最终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
从人品与才能上看,诸葛亮似乎没有任何缺点,但是他的崇拜者们必须要处理一个问题,那就是为何诸葛亮如此完美,蜀汉却依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?唐代诗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许多解释,杜甫在《咏怀古迹》中说“福移汉祚难恢复,志决身歼军务劳”,李商隐在《筹笔驿》中说“管乐有才真不忝,关张无命欲何如”,薛逢在《题筹笔驿》中说“赤伏运衰功莫就,皇纲力振命先徂”。虽然具体用语不同,但都将蜀汉的最终败亡,归结到了衰败的国运之上。这样一来,诸葛亮以个人之力对抗命运,试图力挽狂澜的做法,便又多了一丝悲壮色彩。
然而,前面所举的三句诗太过强调诸葛亮的具体身份,未免使意境变得狭窄。而罗隐诗中“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”一句,将这种英雄与命运之间的对立,放进了整个历史长河中进行叙述:以个人的能力,试图扭转无常的命运,用尽全力,终究失败,这不仅是诸葛亮个人的悲剧,也是古今英雄都会做出的徒劳而壮烈的选择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覆雪归春 古代美食评论家 古代女子生存指南 圣世巫医 超可靠的洪荒小师叔 lol神的归来 空军武器大百科 游戏从被全服追杀开始 穿成女配决心好好当团宠 镯铃 变异成最强生物的老婆你们喜欢么 沈渔邨精神病学(第6版) 篮坛第一补丁 外挂修炼系统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 人间富贵花的日常 这个大明太凶猛 曾国藩全书 抱天揽月传 实用小儿骨科学(第3版)
好书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