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唐诗三百首(..)”!
白头吟
刘希夷
洛阳城东桃李花,
飞来飞去落谁家?
洛阳女儿惜颜色,
坐见落花长叹息。
今年花落颜色改,
明年花开复谁在?
已见松柏摧为薪,
更闻桑田变成海。
古人无复洛城东,
今人还对落花风。
年年岁岁花相似,
岁岁年年人不同。
寄言全盛红颜子,
应怜半死白头翁。
此翁白头真可怜,
伊昔红颜美少年。
公子王孙芳树下,
清歌妙舞落花前。
光禄池台开锦绣,
将军楼阁画神仙。
一朝卧病无相识,
三春行乐在谁边?
宛转蛾眉能几时?
须臾鹤发乱如丝。
但看古来歌舞地,
唯有黄昏鸟雀悲。
刘希夷(约651—约680),一名庭芝,字延之,初唐诗人,擅长歌行体诗。
◎白头吟:一作“代悲白头翁”,乐府《相和歌辞》。
◎光禄:指东汉光禄勋马防,曾在洛阳大兴土木,建造楼阁。
◎将军:东汉大将军梁冀曾在洛阳建造过豪华宅邸,号称“画阁”。
春光易逝,落花难续,是乐府诗中常见的主题。诗的前半部分从洛阳女儿的视角,叹息红颜如花朵般容易凋谢,人世像四季般盛衰无常,虽然情调伤感,但毕竟是儿女伤春意绪,读来并不让人惊讶。但后半段画风一转,突然开始讲述一位“半死白头翁”的故事。这位白头翁如今衰病交加,令人同情,但他昔日也是出入公子王孙亭台楼阁、深受宠爱的美少年。当时清歌妙舞,风光无限;如今一朝卧病,鹤发如丝,再也无人理会,只能一边眼睁睁看着新人继续行乐,一边自怜自惜。
前半段中的洛阳少女,叹息青春如落花般容貌易改,而后半段中的白头老翁,则揭示了容貌改变后的具体命运:不论年轻时多么受人喜爱,一旦青春随着时光而逝,一切都将瞬间离去,而曾在高处的经历,又让人在跌落之时加倍痛苦。眼前的“半死白头翁”,既是昔日“红颜美少年”所变,那么如今叹息落花的“洛阳女儿”,未来也难逃“半死白头”的命运。在揭示出这一层后,诗歌中蕴含的深沉之悲、动魄之感,便充分地显示了出来。
这首诗写成以后,在当时就受到了人们的追捧。人们甚至传说,当时的文坛宗主宋之问曾经想让刘希夷将这首诗的著作权让给自己,遭到拒绝之后居然将刘希夷害死。虽然后世学者早已证明这是谣传,但这首诗在当时的流行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。直到一千年后,曹雪芹在写作《红楼梦》时,还将这首诗的前半段改写成林黛玉的葬花词,将“今年花落颜色改,明年花开复谁在”敷衍为“桃李明年能再发,明年闺中知有谁”,继续感动着更多读者。
宋·赵佶
竹禽图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人间富贵花的日常 镯铃 沈渔邨精神病学(第6版) 曾国藩全书 游戏从被全服追杀开始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 这个大明太凶猛 实用小儿骨科学(第3版) 穿成女配决心好好当团宠 lol神的归来 抱天揽月传 古代女子生存指南 圣世巫医 空军武器大百科 变异成最强生物的老婆你们喜欢么 古代美食评论家 外挂修炼系统 篮坛第一补丁 超可靠的洪荒小师叔 覆雪归春
好书推荐: